冬枣在我县已成为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2014年我县枣农在销售环节出现了前期价格高,中期不走货,后期价格低的奇怪现象。据客户反映,冬枣进入市场后很快会烂掉,经调查, 2014年我县冬枣生产过程出现了无序化自由管理状态,农民为了提前上市,过量使用膨大剂和催熟剂甚至增红剂和甜蜜素等,导致客商赔钱,消费者投诉,冬枣卖不出去的现象发生。
关于解决办法的几点建议:
一、召开专题会议,划分红枣局(林业局)和果业局(农业局)的职责,制订措施,联合执法,从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物流环节,检测,生鲜果品QS认证等环节全方位的为冬枣产业做好服务。
二、政府组织召开大荔冬枣产销联盟会,邀请浙江、广东、北京、重庆等几个主要销售区域的物流公司老板、冬枣种植大户、有认证资质的企业(合作社)老板、冬枣主产镇村主要负责人参加,成立产销联盟会,全程监督冬枣生产过程,并给客商承诺,不许“问题冬枣“流出大荔。
三、政府为冬枣物流公司、冬枣交易市场、规模化合作社、协会配发农残检测仪(价值约3000元),把问题解决在生产环节。
四、成立联合执法大队,对农资市场进行大清查,没收国家违禁的农药和激素类农资产品和肥料。
五、农业局和林业局等职能部门成立联合技术团队,常年下乡宣传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冬枣等农产品的生产技术,举办讲座加强培训,从种植大户抓起,引导和带动广大枣农严格生产标准,树立商品意识。
六、在做技术服务的同时,为重要客户定期测报冬枣的生产进度,记录开花期,预测成熟期,不到成熟期的冬枣坚决不能摘青上市。
七、发挥农资店、合作社和协会作用,有效杜绝不合格农资进入生产环节。
八、各冬枣种植村镇组建安全生产自治小组,解决“问题冬枣”。
九、建立重奖重罚的奖罚制度。
十、政府建立自主电子销售平台,开通实体体验销售渠道,为客商做好线上线下的宣传。
提案人:丁亚武 黄红波 宫 敏 刘建生
2015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