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县政协委员穆全喜:推动城乡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时间:2016-02-03 10:01 来源:政协大荔县十三届五次会议秘书处 浏览: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县以项目为依托,以制度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先后新建、改建各类项目120个,完成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全县59所学校经过市级标准化验收命名,苏村、羌白、冯村、两宜等4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城区学校不相上下。二是以均衡优化为目标,促进城乡师资队伍明显改善。2015年招聘教师89名,除专招的10名高中教师外,其余79人全部配置到偏远缺编乡校。341名教师、12名校长参与城乡交流,大大促进了城乡教师有机互动。三是建立乡村教师激励机制,为偏远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增加生活补助150元,激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四是实行大学区管理制,以城带乡,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五是构建了城乡两个教学质量竞争平台,促进全县中小学合理、公平竞争,增强了乡村学校工作的信心和劲头。通过这些措施,我县教育系统面貌焕然一新,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城乡教育同步协调格局初步形成。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种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我县城乡教育仍存在较大差异,不论从资金投入、办学条件、环境氛围、教学理念、师资配备、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城乡学校发展很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由此带来一些顽固的教育和社会难题,如学生进城“择校”上学热潮不退(据不完全统计择校率在70%以上),城区学位严重不足,每到开学季连锁带动全社会都惶惶不安。城区学校“大班额”久“肿”不消,托管泛滥,上下学交通压力大、安全隐患突出。相反,乡村学校规模萎缩,生源锐减,开学季与城区的“车水马龙”相比“冷冷清清”,学生小小年纪远离父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乡村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优,老龄化严重、结构性短缺问题凸现,维护正常教育教学运转尚且不易,学校管理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更难落实。可以说,城乡教育发展差异过大,使城区和乡村学校两头都受影响,成为阻碍全县教育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站在由让每一个孩子“能上学”到“上好学”转型的历史节点,特别是在创建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和国家教育均衡县的攻坚时刻。我觉得,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一个强化、突出两个加大、抓好三个加强”:

  一、坚持一个强化:强化政府的投入责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按政策、按标准落实到位。以追赶超越合阳、韩城等先进兄弟县市的姿态,加快“双高双普”、“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以创建工作为统领,促进全县教育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两个加大:一是加大标准化学校创建力度。以“双高双普”创建为目标,以项目为依托,按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和《渭南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的要求,加快农村学校食堂、餐厅、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和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要像建设“美丽乡村”一样,下大力气,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平安校园”、“花园校园”、“美丽校园”。二是加大教师的补充力度。加强教师编制管理,实行合理动态管理,采取免费师范生安置、振兴计划、特岗计划、事业单位招录等渠道引进补充新教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优化结构。

  三、抓好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有计划选派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去乡村交流轮岗,实行新教师到乡村任教制度,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完善大学区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牵手,捆绑一体,资源共享、理念共享、共同发展。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择优汰劣的聘任制度。大力开展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核心的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坚决遏制工作不负责任、违规有偿补课等歪风邪气,让教书育人成为教师的工作守则,让爱岗敬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加大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素质、高水准教育的渴求,才能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