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凌晨5点,踏着漆黑夜色,大荔县人社局的志愿者们就已在办公大楼门前集合完毕、整装待发,准备迎接75万大荔人民翘首以盼的“2016年‘丝绸之路·美丽大荔’陕西渭南国际马拉松”比赛。作为马拉松赛志愿者,我们开始了一种别样的旅程……
在本次赛事中,人社局志愿者服务队承担衣物包裹寄存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将选手的衣物包裹存放好,在比赛结束后原物归还。6点钟,晨光微启,天边鱼肚泛白,陆续开始有参赛选手前来寄存衣物,根据选手编号分号段进行衣物储存管理,使得近万人的参赛选手衣物寄存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二三四五,你的,他的,在这,在那……始终伴随的笑脸也不曾疲倦,迎接着每一个运动员,热心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细心地指引着方向,负责地接下每一个衣物包裹,轻轻地放在车上、棚内。空暇时大家还一起拍照留恋,谈天,没有陌生感没有罅隙,有的只是共同的志愿心。
随着开跑时间的逼近,寄存棚迎来了工作量的高峰期,每顶棚下设有三名志愿者,最多时要同时接待数十名参赛选手,寄存工作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更需要高效率、高热情。近百名志愿者由中青年干部组成,一眼望去,每个人都精神饱满,完全看不到因为连日来因培训、演练而早起、休眠不足的倦怠面容;个个都饱含热情,完全看不见因人多、任务繁杂而出现的焦躁情绪。和本次赛事的上千名志愿者一样,这支队伍是通过单位推荐(自荐)、面试审查、专业培训层层筛选产生的;这支队伍是由对大荔心怀无限热爱、对马拉松精神怀揣无比敬意的同志组成的,大家拥有同一个目标:支持“大马”、服务“大马”。
在距离开跑只剩十几分钟的时候,一位女性选手匆忙赶来,衣服尚未换好,编号牌还没有别在胸前,记录芯片尚未系上鞋带,眼看时间就要来不及,一位志愿者在询问其编号后立即引领至对应的衣物寄存棚处,几位志愿者同时开工,迅速登记寄存编号,帮忙给鞋带系上芯片,来不及在换衣车辆处更换服装,女志愿者就用身体作掩护,寻找别针固定编号牌,两、三分钟一切准备到位,该选手即可向安检口奔跑而去,甚至来不及道谢。在这个团队里,对于每一个为参赛选手默默服务、不求回谢的人来说,我们没有个人的姓名,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衣物寄存点设置在距离起跑点以南五百米处,这里远离大众、媒体的视线,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工作,但是深刻诠释了“志愿者”的内涵;这里看不到鸣枪瞬间选手们的激昂斗志,有的只是心里默默地加油助威,但是送出了我们对参赛选手们最真挚的祝愿;这里见证不到获奖选手登上奖台的光荣时刻,有的只是选手赛后领取衣物时的累喘吁吁,但是见证了成功背后的辛勤汗水;这里看不到赛后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有的只是赛事结束人流散去的嘈杂,但是看到了自己心里因为比赛圆满成功而开出的“幸福”的小花。等待是漫长的,时间一分一秒流走了,运动员们还未回来,有些焦急有些好奇,他们已经跑到哪里了呢?谁会是第一个到的呢?想着念着,运动员终于回来了,看着他们个个大汗淋漓,脸颊红红的,不过步履还是那样平稳,有些意犹未尽的还向大家挥手致意,分享着胜利的喜悦,大家也回以祝贺的掌声和微笑。相比之下他们更累更辛苦,所以我们要服务的更好才行,远远地看他们向我们走来,队友就会大声地报出他们的号码,找到他们的衣物包裹,亲手送到他们的手里,在号码簿上画一个独一无二的标志,有些运动员可能都还没反应过来为什么会有人半路送上包裹,直到看到自己衣物包裹上的号码,然后回应我们一个大大的微笑和稍沙哑的三个字“谢谢了”,如果此刻你是我们你的反应是什么呢?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似乎慢慢丧失了感动的能力,每天行走在人群中面无表情。但在生活中,爱是永恒的主题曲,语言很丰富,其中包括着一种语言叫美丽。“谢谢”就是这样的美丽,你懂吗?头发苍白可以用骨瘦如柴形容的老爷爷,致以你这样的美丽,你能不为之感动吗?老人们诠释了生命的激情活力和意义,还有质朴的礼仪,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下午4点多,这段特殊的旅行即将结束,十多个小时的工作告一段落,但是人社局志愿服务的步伐并不会停下。在以后的日子,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依旧会一如既往的关注公益活动,深入幸福院关心慰问孤寡残障人士,进入学校关爱留守、贫困儿童,走上街道协助疏导交通,种植树木关注生态环境……(人社局志愿者 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