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支持IPV6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五个看大荔”
发布时间:2017-01-06 15:50 来源:信息办 浏览:

2017年1月6日,大荔县人民政府县长翟玉宝在大荔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十六次党代会要求,以加快发展、追赶超越为统揽,以融合转型和“旅游+”为主题,坚持新发展理念,打造“热情大荔、诚信大荔、健康大荔”三大品牌,推进“产业、城市、乡村、人民”四个美丽,唱响“精品农业、食品工业、休闲观光、美丽城乡、和谐幸福”五个看大荔,建设“三城三地三乡”,努力实现“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

唱响五个看大荔:

坚持创新发展,唱响精品农业看大荔。精准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提升精品、智慧、休闲农业,着力打造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主体共享的大荔农业发展4.0版。启动高石脆瓜等农产品标准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形成以区域品牌为龙头、企业商标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招引知名企业参与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带动园区向二产延伸,向三产拓展,建成一批集科研、生产、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拓展“域外大荔”发展空间,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省内外建立果蔬连锁形象店,叫响大荔地标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让大荔更多产品网走四方,实现多渠道增收

坚持绿色发展,唱响食品工业看大荔。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持续提升经开区建设水平,扩大建设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注重选商引资,实施“退城入园”“腾笼换鸟”工程,促进食品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企业向经开区聚集,力争引进企业10户以上,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5000万元,鼓励食品龙头企业开展高石脆瓜、沙苑红萝卜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工厂化生产,让更多特色产品进超市、进高铁、进航空,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培育10个陕西名牌产品,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树立“大荔食品制造”新形象。

坚持开放发展,唱响休闲观光看大荔。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文化、康养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发展,形成县域特色旅游产业集群。立足“沙、湖、粮仓、湿地”优势,做大做名旅游板块,建成5个国家5A级景区,打响“美丽大荔、周末之家、休闲天堂”“坐着高铁游乡村”等旅游品牌,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达标。到2021年,全县游客人数突破2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亿元,以乡村旅游为主的三产服务业占比达到65%以上。

坚持协调发展,唱响美丽城乡看大荔。树立县域城镇化理念,把城市像景区一样去建设、去管理,实现“撤县设市”目标,让大荔人民更有尊严。打造“东府水城”,建成迎宾大道、黄河大道等城市水系,形成6个广阔湖面,开发6个商业组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城市功能,打通城区18条“断头路”,建设海绵城市。深化“7+1”一线工作法,鼓励企业、市民、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建设,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达标命名。把绿水青山作为最大的民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探索推广乡村“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模式,优化保洁人员配置,扩大机械清扫力度,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完成242国道18公里绕城段建设,城区规划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新建育红至白村20公里道路,实施汉华公路26公里改线、东张路23公里拓宽改造、大蒲路大荔段11公里改线工程,配套镇村广场、巷道硬化等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全覆盖。每年栽树10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所有镇建成“美丽乡镇”,95%的村建成花卉村。深化“美丽银行”建设,推广平罗村“家风家训”整村推进做法,让乡村成为大荔人民的“梦里故乡”,外地游客的“休闲乐园”。

坚持共享发展,唱响和谐幸福看大荔。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尺,统筹推进民生保障与社会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把扶贫与扶智充分融合,让贫困户增收有项目、致富有保障确保2017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整县脱贫,2020年全县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持续抓好教育事业,投入5亿元,新建8所学校,5年招录1000名大学毕业生,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达标,努力让大荔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三大医院门诊向社区前移,加大对口支医力度,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80%以上,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坚定文化自信,打造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增强文化软实力,培植好75万老百姓的精神家园。落实好城乡低保、大病保险等惠民政策,真正把救命钱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