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聚焦“1+”发展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产业兴村”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保障性举措,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智能绿色发展示范县。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结出幸福果实。
"这里是安仁镇小坡村的冬枣大棚,现在虽然是隆冬季节,这里却是春意融融、一派繁忙。我身后的枣农朋友们正忙着对树枝进行修剪,为来年产业增收做好准备。"
从一片荒芜的盐碱滩到闻名全国的“冬枣第一村”,产业富农、产业兴村在小坡村有了最生动的表现。如今全村冬枣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冬枣产业让全村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
安仁镇小坡村枣农王念红说:“我今年种了13亩枣,有5亩钢架棉被,8亩冷棚,今年(纯)收入就是20万元左右。通过种植冬枣以后,生活条件提高了许多,家里买了小车,城里给儿子把房都买了。”
作为我县富民强县支柱产业的大荔冬枣,今年以来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目前,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其中现代化设施冬枣37万亩,全年冬枣产量近50万吨,总产值接近50亿元,连续6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13位,鲜食枣类排名全国第一。
此外,以红萝卜、红薯、山药、辣椒为代表的“红产业”也喜获丰收,规模化的种植、产业化的运作,让当地群众再一次尝到了特色产业丰产增收的喜悦和满足。
韦林镇西寨村山药种植户王萍丽说:“今年种了五亩地(山药),亩产量还差不多,就是有4000斤(每亩)。卖了有八九万元,净收入就是五六万。”
官池镇西阳村党支部书记朱建发说:“(秋延辣椒)一斤最多卖到4块6毛钱,按亩产4千到5千斤的产量来算,今年一亩地基本上能达到12000到15000元,比往年一亩地多收入3到5千块钱。”
202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08.5万亩,总产达到41.43万吨;特色水果面积41.07万亩,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面积47.4万亩,总产量85.12万吨,产值35.4亿元,农业实力显著提升。
农产品的产销两旺,离不开我县一年来多种途径积极推介、不断拓宽销路。2020年我县先后组团参加了“第27届杨凌农高会”、“第18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各类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7场次。此外,网络线上销售、直播平台带货等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共建成182个镇村电商服务中心,培育电商企业318家,带动3.4万人触网推销农产品,电商销售已经占到农产品销售量的10%,年销售额达27亿元;同时建成20余个冬枣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在235个行政村设立快递配送网点,实现了县镇村三级运输服务一体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0年,我县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获得“全省现代农业强县”殊荣。启动国家级冬枣产业园建设,省级智能农机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机械化、智能化的设备革新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两宜镇周家寨村枣农惠兴家说:“就是方便啊,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拿出手机,他就可以全程操作咱们这个温棚;还有监控设备,让你实时能看清咱们棚现实状况。”
实施“产业兴村”,还要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20年我县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1000余名高素质农民获得职业认证,走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雷胜利说:“我们一是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委党校的专家教授等进行专题培训。二是对参加培训学员给与免费办理农机驾驶证的优惠政策。三是参加培训学员优先享受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四是对全县参加人员实施“组组有”政策,进一步扩大培训面和影响力。”
农民富了,钱包鼓了,农村人居环境也显著改善。2020年共完成脱贫户改厕1887户、危改户改厕1804户,实施了83个村级卫生公厕建设。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树枝综合利用等工作稳步推进,乡村越来越美,群众越来越幸福。
赵渡镇严通村村民赵全成说:“ 通过近几年美丽乡村的实施,我们村的卫生整洁,垃圾日产日运,厕所的话户户改厕,门前卫生十分干净,我们的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依托美丽乡村,我县还着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建设全域农业公园为目标,借助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智慧休闲农业,举办了两宜“网上桃花节”、冬枣小镇双节游等活动,促进农旅深度融合。一产提质增效、二产联动促收、三产融合互通,“1+”思路在产业兴村中有了具体生动的实践。
2020年,我县成功入选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入列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县委书记刘莉在全省乡村治理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陕西省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等省级现场会在我县举行,“大荔经验”、“大荔模式”走在了全省农业农村建设的最前列。
接续做好乡村振兴,离不开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县将继续秉承“农业上档升级、品牌强农、质量兴农”理念,不断抓好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着力提高新时代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用高质量“产业兴村”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雷孟师说:“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起步年,我局将坚持“1+”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以国家冬枣产业园、智能农机园等项目为重点,加快主导产业的改造提升,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产业,积极创建培育产业强镇、一村一品,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结推广新型社会化服务农“大茘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衣业有机衔接。同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进程,统筹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的美丽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