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党(总)支部书记薛安全,现在由我为大家讲小坡村冬枣发展史。
我们小坡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4200余人,1.5万亩耕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全县有名的大村、穷村、乱村,我担任村上主要干部以后,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两委”一班人,坚持“党建领航、支部搭台、党员带头、产业富民”的思路,争资金跑项目,下势调整产业结构,15年迈出三大步,让设施冬枣在万亩盐碱滩发展壮大,成为全村人的致富产业。
“要想富,栽枣树”脱贫致富创产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站在老崖边,近看水一片远看全是碱,种啥啥不长,群众真可怜。95年--97年三年人均收入480元,定为省定贫困村。我村三分之一劳力出门打工,三分之一的人在黄河边承包土地耕种棉花、西瓜,剩余的老弱劳力在家,万亩盐碱滩地撂荒无人耕种。如何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头等大事。要实现小坡村由乱到治的根本转变,干部就得先干一步。面对干部群众的质疑和不信任,我们走访群众、请教专家、请示县上领导、寻计问策,率先承包了滩下盐碱最严重的560亩群众退回的撂荒地,投支36万元,从山西购回18万株雪枣,自己先栽200亩,动员干部和有能力的党员每人栽10亩,发展红枣产业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克服种种困难,车拉水浇灌,当前枣苗成活80%。
要彻底改造盐碱滩地,必须从解决农田基本灌溉设施入手,在县上领导的协调下,多次上门求助洛惠渠管理局,终于跑下了“引洛下滩”项目。在2002年投资128万元完成了21.8公里的渠道建设工程,彻底解决万亩黄河滩地的浇水问题,压盐压碱,改造滩地,双管齐下,多方筹资在老崖甜水带打井10眼,栽枣树致富有了保障。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道路,当时滩下全是生产土路,弯弯曲曲坑凹不平,雨天泥泞路不通,天旱沙土飞扬,严重影响生产和销售。2006年夏,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多次讨论,规划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裁弯取直,整修垫平,对主干道路实施了硬化。没资金,自力更生,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三人一班,利用中午歇晌时间,开着三轮车到处捡拉破砖烂瓦垫路,半个多月垫平了主干路。2008年,在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为园区修建了5.3公里柏油路。至此,水、电、路的问题基本解决,枣产业势在必行,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大增。
“建大棚,开速腾”设施提升效益增
新世纪初,全县出现了发展红枣产业的热潮,但经过3-4年的发展,从品质效益各方面来看,冬枣为最好。首先在自己经营的200亩枣园中高接换头,从眉县请来20名接树专家,全部嫁接冬枣。并聘请大荔县林业站专家王芝英长期指导,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现场讲课,支部让有经验的党员对群众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提高了作务水平。正是这些办法,为以后冬枣的高品质、高收益创出了路子。“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从2002年开始栽植到现在15年间,全村冬枣面积扩大了25倍。
2008年,全村建起第一个设施大棚冬枣示范园,当年就取得了每亩1.5万元的良好效益。积极动员党员群众建大棚,为群众联系贷款。在小坡村的示范带动下,安仁全镇大棚冬枣面积发展迅猛,从2009年2000亩,发展到现今的8.3万亩,冬枣产业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摇钱树”和“金蛋蛋”。群众人均收入从2003年不到1000元,到2016年达18700元。平均每两户就有一辆小轿车。
“人老实,枣好吃”支部把关保品质
在冬枣产业等到蓬勃发展的时候,少数枣农追求短期效益,出现滥用农药化肥、摘青上市、坑农损商等一系列违规行为。如何保护这一产业健康发展,如何使冬枣产业创出品牌效应,保证冬枣品质始终如初,实现枣农与客商“双赢”。2009年8月,我和4名支委带头成立了“大荔县绿源农庄冬枣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采购供应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提供贮藏、销售服务,引进新品种,培训新技术,以“服务枣农、谋求发展、科学经营、争创名牌、共同致富”为目标,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标准化生产、规范化作务,以一流品质赢得50多名大客户长期合作,从当初的9名党员成立合作社,到480户群众入社,使“小坡”牌冬枣享誉全国,2016年社员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成为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范。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倡导下,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上钢架、树样板,再次推动冬枣产业上档升级,让产业效应覆盖每一户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从强化培训入手,针对冬枣的不同生长期,聘请农技人员深入枣园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解决群众生产管理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同时,积极联系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先后为群众争取惠农贷款170余万元,为发展设施大棚提供了资金支持。对自身无法贷款的10多户,由村两委干部带头担保,贷款30万元让贫困户很快建起大棚,又安排合作社给贫困户赊欠农资,他们用两年努力就甩掉了“穷帽子”。2012年开始推行党员干部示范,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模式,20余名技术过硬的党员干部建成88个示范大棚,教技术、解困难、办实事,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路上不让一户群众掉队。
“当电商,得实惠”融合发展筑希望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引来投资1300万元,在园区修建占地40亩,建筑面积10000平米的冬枣交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冬枣客商,方便了群众销售冬枣。为进一步提高小坡冬枣的知名度,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成功举办冬枣推介会和“开园节”“采摘节”等田园体验活动,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为减少销售中间环节,2015年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中心,经过多方联系考察,与陕西村状元合作成立大荔村状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西北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园区为电子商务商户免费提供场地及桌椅、电脑等设备,聘请专业教师培训小坡村和周边群众1500人次,带动200余人参与电子商务活动,让枣农不出园区就可把冬枣销售到全国各地,使冬枣产业的收益稳中有升。
现如今,安仁镇小坡村黄河滩万亩有机冬枣科技示范园,银棚相连,枣花飘香,道路笔直,车辆穿梭。枣农们开着小车到各家的冬枣大棚干活,到处是忙碌作务的身影,三三两两的游人四处观赏,园区呈现出绿色生态、欣欣向荣的景象。昔日的盐碱荒滩产出了“金蛋蛋”,4000多口小坡群众摘穷帽、奔小康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下一步,我们将在壮大支持产业、棚体升级改造、三产融合转型上再做努力,使全村人早日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